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为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2025年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正式下发了《指导意见》全文。
据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我国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推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新能源车险业务增长迅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阶段性地出现了出险率和维修成本较高、部分车型保险风险与价格不匹配、少数车辆投保不畅、部分车型保费较高、新能源车险经营持续亏损等现象,引起了各方关注。
为此,《指导意见》推出一揽子政策举措,着力推进新能源车险供需两侧改革买股票杠杆平台,通过综合施策来系统化解上述矛盾和问题,有效满足人民群众车险保障需求,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指导意见》第二部分中提出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相关要求,其中包括“推动降低维修成本”“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及“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四部分具体内容。
对于新能源汽车车主较为关注的“推动降低维修成本”部分,《指导意见》建设性地提出,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支持其自营或授权网络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加强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维修和理赔标准,提升车辆维修和理赔标准化程度,降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
而关于“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指导意见》也明确,将研究制定低速碰撞试验标准,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充分利用社会化检测资源,降低汽车企业负担。综合考虑低速碰撞试验结果、易损零部件价格、常见维修项目工时等因素,及时优化保险车型分级等级,推动其与商业车险保费相挂钩,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优化生产设计、完善零部件供给,提高维修经济性水平,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此外,《指导意见》提出的“引导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并上线运行‘车险好投保’平台”举措也引起关注。
对此,据金融监管总局该位司局负责人介绍,出台这些举措的考虑因素在于,用中国特色方式,统筹行业力量,引导财险公司主动担当作为,从根本上解决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问题。
“任何新能源车主在常规渠道投保遇到困难时,可选择通过此平台链接保险公司投保,且保险公司不得拒保。”金融监管总局该位司局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同时,财险行业将为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提供线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以有效实现愿保尽保的目标。
据悉,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单位推动各项举措落地实施,推进新能源车险供需两侧改革,完善车险保障服务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专业期货配资_期货配资交易_期货配资门户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