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中医药与各国传统医学互学互鉴,不断提升传统医学在当地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各国传统医药在临床应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标准制定等领域的整体进步和共同发展。强化协同互补,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整合多学科资源,优化中医药领域医疗、教育、科技布局,构建中医药现代化话语体系,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效和作用机理,推动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发展。
港市近三年最大IPO来啦。
9月16日,美的集团公布配发结果:全球发售约5.66亿股H股股份,香港公开发售占约5.0%,国际发售占约95.0%。最终发售价每股54.8港元,全球发售净筹306.68亿港元。
9月17日,美的集团上市首日上涨7.85%,收盘报收59.10港元。19日再涨5.15港元。两个交易日大涨16.56%,相比之下A股仅累涨2.79%。H股与A股涨幅差异巨大,这不仅让人生疑,到底是H股太便宜还是A股被低估?
如愿“A+H”可喜可贺,但值注意的是,此次H股发行价折合人民币约49.96元,相较9月13日美的A股63.51元收盘价折价超20%,此番国际化出海相当于打了个八折。手心手背都是肉,美的港股上市两天,A股与H股冰火两重天的走势值得深思。
去年8月,美的集团宣布基于公司深化全球战略布局。招股书称,本次募资用于全球研发投入,智能制造体系的持续建设及供应链管理的升级,完善全球分销渠道和销售网络,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销售,以及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庞大市场、诱人增量,海外故事确实很香,只是能否如愿、配不配上这份资本热情,还需时间作答。
折价发行真的不差钱?
折价发行H股,是A股企业赴港上市的老问题。比如天齐锂业就曾出现“对折”上市情况。背后是流动性紧、估值低、融资难的现实。2023年9月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用以全面检视影响香港股市流动性的因素。
此番选择逆势上市,美的集团勇气可嘉。只是也需警惕发行新股是否造成利润稀释、权益摊薄,进而影响A股估值。
2021年—2023年,美的集团营收增速分别为20.18%、0.68%、8.1%,净利增速分别为4.96%、3.43%、14.10%。
可以看到,营利增长均存一定波动性。好在2024上半年,营利取得久违的同步双位数增长,前者2172.74亿元,同比增长10.30%;净利208.04亿元,同比增长14.11%。
表面看,公司并不“缺钱”印象。2024年4月股东大会上美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赴港上市不是为募集资金,现在美的集团一年分红200多亿元,减少分红就可以解决资金问题,最根本原因是港股具备突破性、便利性和快速性。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规模1019.5亿元,应收账款438.59亿元。总负债3303.47亿元,其中应付账款849.66亿元,短期借款185.45亿元,长期借款398.32亿元。
资产负债率呈增长态势,2022年—2024年6月末分别为64.05%、64.14%、65.2%。同期,另一家电龙头海尔智家仅为59.85%,58.2%、58.60%。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家电企业资产负债中包含大量的经营性负债,虽不能简单用其高低来衡量企业债务状况,却仍是整体评估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尤其当消费市场增长乏力时,适当合理地控制负债与资产规模增速,是企业稳健经营策略的一种重要体现。
看看逐年攀升的应收账款,不算苛求。2022年—2024年6月末分别为282.38亿元、328.85亿元、438.59亿元,同比增长14.62%、16.46%、20.31%,增幅均高于同期营收。除了占用流动资金,还对资金周转、运营效率、财务成本等构成挑战,更需警惕坏账减值风险。折射出市场话语权、产品竞争力亟待提升。
综合以上几项财务指标来看,美的集团并非高枕无忧,也在负重前行。后续如何利用好港股优势,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与基因的企业是一大看点。
构建第二主场多迫切
资本国际化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业务国际化关键还看产品竞争力。
目前,美的集团主要依靠智能家居业务(ToC)与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ToB)两大业务。前者产品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等日常家用电器,是传统基本盘。工业解决方案业务包含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承担着美的高端制造转型、第二成长曲线重任。
2024上半年,工业解决方案营收467亿元,同比增加7%。其中,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分别贡献171亿元、157亿元、139亿元,同比增长26%、6%、-9%。机器人自动化下降主因工业机器人仍处去库存阶段,需求不足。
至于智能家居业务,伴随消费市场内卷、存量红海竞争,日子同样不轻松。2024上半年,美的集团国内市场收入1261.98亿元,同比增长8.37%,较上年同期11.09%增速有所放缓。海外市场则同比增长13.09%,至910.76亿元,这也是美的坚定加速出海的一个重要原因。
细分产品看,2024上半年的家用空调、干衣机、冰箱等市场份额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分别下行2.5%、0.3%、2.2%。要知道,美的不涉及电视业务,上述日常消费大件一直是美的传统强项,下滑自然是不利信号。
截至2024年6月30日,美的存货规模403.2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70%。2020年—2023年分别为310.77亿元、459.24亿元、460.45亿元、473.39亿元,呈逐年上扬态势。
当然,这非一家之痛。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白色家电零售市场规模2319亿元,同比下滑7%。
面对市场颓态,2024年1月举行的美的集团经营管理年会上,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表示,全球突破是当下最核心的战略之一,要在海外市场构建第二个主场,坚定自主品牌优先战略。
全球市场够大、竞争同样更激烈。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3年,全球家电市场销售额CAGR仅为3.5%。因此想要构建第二主场,硬核产品力是绕不过的核心。
行业分析师王妍婷认为,产品国际化不仅依赖高质量的产品本身,还包括有效的渠道策略、优质的售后服务、适应当地需求的产品设计以及深入的市场分析和适应性调整。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美的第二曲线的养成、构建第二个主场的胜算。
商誉超299亿元,全球化不只是“买买买”
审视美的全球化布局,库卡集团是关键一子。
公开资料显示,库卡是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2017年美的斥资300亿元将其收入旗下。然而第二年库卡业绩便开始变脸,订单收入33亿欧元,同比下滑8.5%;营收32亿欧元,同比下滑6.8%。净利润只剩9966万,同比大滑85%。
2020年,库卡集团净利更由盈转亏、亏额高达8.0892亿,直至2021年才有所好转。2023年报中,美的称库卡集团的订单量与营收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表现尤突出,收入贡献由2020年的15.0%升至2023年22%以上。库卡中国专项推动海外产品制造本地化,目前在国内设有3家工厂,机器人年产能超10万台。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中国地区业务成为库卡业务扭转的关键。考量在于,借助国外优势技术发展国内市场,并非美的出海的应有之义,也让构建第二个主场的战略初衷打些折扣。
截至2024年6月末,美的集团商誉账面余额299.87亿元,其中库卡集团占比近80%。上半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5.46亿元。
除了库卡,2016年美的集团收购东芝家电业务主体“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股权;同年10月底又完成意大利Clivet80%的股权收购。
以2023年为例,OBM业务收入已占美的海外智能家居业务收入40%以上,主要以东芝、美的及Comfee品牌为主,在众多海外市场已展现出较强竞争力。
放眼欧美成熟市场,当地品牌认知度、渠道壁垒较高,国内企业想要分羹夺食,多数会采取自主品牌+收购当地品牌模式,OBM业务占比较高。
好处在于可快速扩展市场,对产品拥有完全控制权,研发力与品牌运营力是一次不错提升。考验在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包括研发、生产、营销、渠道建设等。2024上半年,美的销售费用高达214.56亿元,同比增长25.23%,分析认为国际化铺路是考量之一。
梳理可见,美的集团全球化出海之路起步很早,但多以买买买为主。看似省时省力,实则是充满挑战的一条路。中外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购后的整合融合、业务协同是一个相对漫长过程。一旦标的成色不足、当地市场政策环境变化、自身赋能运管力跟不上,金瓜也可能变暗雷,反成为业绩发展包袱。
努力讲透国际化故事
2024年7月,美的集团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方洪波、王建国、伏拥军、顾炎民、管金伟、赵军为董事。何享健、何剑锋父子均不在其列,一度引发广泛关注。
有舆论分析认为,何剑锋退任虽出乎意料,却或正是美的集团战略调整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其在董事会角色更多代表家族利益,退出可能标志着公司将向更专业化、现代化、开放型治理迈进。
细观,管金伟、赵军是首次当选董事。独立董事中,许定波、肖耿、刘俏、邱锂力也均为新人。10名董事会成员中,6人是新面孔,堪称一次大换血。
肖耿,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实践教授及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许定波,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并担任副教务长;刘俏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邱锂力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都说流水不腐、新人新气象。新董事会叠加港股上市,美的集团正在开启一个新征途。与狼共舞中,更多机遇与更多挑战交织配资网上炒股配,前景究竟如何、能否硬核实力秀肌、讲透讲好国际化故事,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专业期货配资_期货配资交易_期货配资门户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