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意见》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水平、凝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合力等方面提出24条举措,包括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等。
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方面,《意见》明确,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
同时,要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就业吸引力。
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发挥国有企业就业引领作用。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对就业示范效应好的经营主体,同等条件下优先保障建设用地计划,优先提供用工支持服务。
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加快形成一批服务融通、政策贯通、渠道畅通的就业集聚区和增长极。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
培育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拓展数字经济就业新空间,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做好数字转型中的岗位挖潜、职业转换。增加绿色就业新机会,积极发展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等绿色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和就业增长协同增效。开辟康养就业新领域,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休闲、食品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
扩大理工农医类招生规模
在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方面,《意见》明确,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将就业状况作为办学资源配置、教育质量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同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指导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保证60%以上的经费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允许用于企业建立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
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建立完善国家资历框架,推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实施,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及时发布新职业。动态发布技能人才薪酬价位信息,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
建设功能化便捷化零工驿站
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方面,《意见》提出,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促进市场化就业,完善工资待遇、职称评聘、培训升学等政策。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同等享受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
同时,做好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保障。健全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个性化培训并行的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体系。
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空间。推出一批适应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的新职业,注重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实施以工代赈,加快形成双向流动、互融互通的统筹城乡就业格局。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
优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保障制度。健全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支持体系,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提升创业质量。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建设区域性行业性零工市场、功能化便捷化零工驿站。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对平台劳动规则的知情权、参与权,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
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
在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水平方面中提出,保障平等就业权利。坚决破除影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步推进户籍、用人、档案等服务改革,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保障妇女在就业创业、职业发展、技能培训、职业健康与安全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健全生育保障、普惠托育、就业扶持等支持体系,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明确,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健全劳动、知识、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推动企业依法保障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等合法权益。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推动用人单位及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此外,在凝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合力方面,《意见》还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围绕“新”与“质”提出3点建议。一是益生菌的科学研究面临“新”变革国内实盘配资平台,成果的落地转化能力需要“质”的跨越。过去50年,益生菌的科学研究热度只增不减,但真正实现产业化的益生菌菌株仍然不足。益生菌行业应强化益生菌菌株系统化的研究,不断强化菌株科技内核,让更多的明星菌株服务于百姓健康。二是益生菌的产业发展需要“新”方向,有效的科普供给能力亟待“质”的提升。益生菌行业应逐步构建益生菌功效性科学证据体系及向消费者科学传播转化体系,基于科学事实与法规要求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三是益生菌的管理模式迎来“新”变化,产品的标准化控制水平需要“质”的突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积极推进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备案管理的相关研究,益生菌备案有望落地,益生菌行业要更好地修炼内功,接得住、用得上这一政策红利,维护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专业期货配资_期货配资交易_期货配资门户观点